河北:提振消费信心******
【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⑫】
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
1月1日,在河北省廊坊市明珠商厦,红彤彤的灯笼、中国结和福字等将商场装扮得红红火火,各大柜台前的顾客络绎不绝。连日来,河北各地各部门立足当下、着眼长远,采取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,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,释放消费潜力,拉动消费增长。
年终岁末,石家庄启动购物节暨首届特色街区购物节系列活动。市、县两级政府投入1.041亿元资金,以发放消费券或补贴等形式开展促销。自购物节启动以来,石家庄市各大商圈人气逐步回升。
邢台市依托元旦、春节消费旺季,举办“幸福河北欢乐购”消费促进活动,组织家电企业开展家电嘉年华、家电下乡、以旧换新让利促销活动;同时,组织电商企业开展“线上购物节”“区域(特色)网购节”“网上年货节”等促销活动。
为进一步发展新型消费,促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,河北省直播电商节于2022年12月23日启动。活动期间,河北省商务厅组织头部电商平台开通以“2022年河北直播电商节”命名的专页、专区、专项活动,在话题流量和页面展现方面给予支持。
河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,河北开展网上年货节、特色产品展等系列线上线下促销活动,鼓励各地市继续发放零售业、餐饮、文旅、住宿、体育等领域消费券。持续提升传统消费,开展家用新车促销、以旧换新、汽车下乡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等促消费活动。加快培育新型消费,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,鼓励商圈、步行街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、旗舰店、体验店。优化消费平台载体,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4日 01版)
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:探讨谷物世界里的生活美学******
作者:郑小异(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系讲师)
近日,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热播,吸引众多观众追看。与前三季相比,谷物成为贯穿本季的主角,“麦浪涌万年”“稻香阡陌里”“黍粟本嘉禾”等六集内容拓宽了人们对谷物的理解。麦子、稻米、玉米等家常作物,与谷物息息相关的食物如芋头、茭白、菱角,以及能够为人类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多种植物悉数亮相,书写了一段在时间长河中与人类互动的影像故事。
这部作品结合纵深的历史视野和宽广的文化视野,将谷物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。比如在“麦浪涌万年”一集中,创作者着重讲述“麦”的发展历程。镜头首先抵达约旦河西岸一片肥沃的土地,造访人类最早驯化小麦的地方。然后又带观众来到戈兰高地,了解今天小麦的远祖野生二粒小麦的特点。而在“稻香阡陌里”一集探寻“稻”的历史时,创作者从亚洲说到了美洲,又说到了欧洲,详细梳理着稻米的前世今生。
作为农耕文明古国,中国人对谷物的情感,早已浑然天成、深入骨髓,世界各国人民与谷物之间亦有一种载入基因的情感与默契。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以谷物美食作为破题点,在探寻中外丰富美食文化中,观照美食背后所共通的人类情感。在讲述“豆”的故事时,纪录片里既有我国西藏地区的人们经年累月与榼藤子相处的故事,也有远在中美洲墨西哥尤卡坦州的米格尔采用利马豆、豇豆制作美食,为全家人提供爱与滋养的故事。在讲述“麦”的故事中,澳门的阿龙坚持利用传统制面方式,3000余次重复的“下压、移动、再下压”让竹升面初具雏形。浙江富阳人则剥离面粉中的淀粉制成面筋,包裹馅料油炸,一时间香气四溢。还有广东人选择被称为“澄面”的无筋面粉制作美食,方有了绿茵兔仔饺的玲珑剔透。无论从哪一种作物出发,纪录片都让观众从小小的风味世界中感受大大的人类世界运转,透过这些故事窥见农业诞生至今的一万年中人类与食物之间的故事。
尽管相隔万里,人们对谷物的热爱让不同民族和饮食文化有了情感连接点。正如《风味人间》系列纪录片导演陈晓卿所说:“不是我们赋予食物文化,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带着文化,人们的许多生活印记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答案。比如小麦,往西传,遇到了火变成了比萨面包;往东传,遇到了水变成了馒头面条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,可能就和小麦的不同境遇有很大关系。可以说,食物就是人类文化的支点。”所以,探讨饮食文化与民风民俗如何相互形塑,也是该纪录片的重要议题。如第二集“稻香阡陌里”中,从祭祀活动上一碗乌米饭之于郑良美家的寓意,到黔西南一个村镇规模的集市里米粉所承载的情感,在抓饭、红曲米等由稻米制成的不同食物之外,纪录片围绕大大小小民俗节日呈现着食物与人的日常互动,把四季轮回浓缩在一碗饭、一碗粉乃至一瓶醋中,让人观之回味无穷。
随着谷物的种植、采收、加工、烹饪、品尝,观众看到了生活哲学、食物美学,感受到了人间烟火和文化律动,获得了心灵慰藉和情感疏导。《风味人间4·谷物星球》不失为纪录片领域又一精良制作,为美食纪录片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4日 15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