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媒聚焦二十大闭幕: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******
中新网10月22日电 10月22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。国际舆论对此高度关注,表示中共二十大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,为今后发展指明道路,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,并评论称中国一定能实现奋斗目标。
外媒高度关注二十大闭幕会
随着二十大胜利闭幕,法新社、路透社、美联社、韩联社、日本广播协会(NHK)、越通社、半岛电视台等多家外媒纷纷进行报道。
10月22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。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俄罗斯卫星通讯社、塔斯社等多家俄罗斯媒体关注到,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,已经选举产生。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、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,和关于《中国共产党章程(修正案)》的决议。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发布多篇文章对二十大闭幕会进行报道,并对日程安排和闭幕会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拉丁美洲通讯社在题为《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大会闭幕》的报道中指出,过去一周,代表们就过去五年的管理、成就和挑战,以及修改党章工作进行了讨论。
古巴《格拉玛报》在对二十大闭幕会进行报道时评论称,中国将以自身发展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。
二十大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
国际舆论认为,中共二十大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,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。
美联社报道称,二十大为中国未来五年设定议程。二十大报告彰显中国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当前道路的决心。
越通社认为,在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,二十大极为重要。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,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《今日巴基斯坦》则观察到,报告阐述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。《巴基斯坦观察家报》援引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·曼克维奇的话称,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外交政策指明道路。
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中巴研究中心研究员穆罕默德·费萨尔认为,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。中国将在“塑造周边地区和平与稳定框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”。
委内瑞拉南方电视台在对中共二十大的报道中,特地提到了到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,并评论称中国一定能实现其奋斗目标。
激发榜样教育新的生机和活力****** 据报道,近日北京市某学校在每个班级的壁报中开辟“我心中的榜样”专栏,师生共同探讨本班的“榜样人物”,并且将班级命名为“雷锋班”“钱学森班”等,每班还选出了一名榜样故事宣讲员,专门介绍本班的“榜样人物”。 榜样教育历来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。青少年处在“拔节孕穗期”,加强榜样教育,引导他们领悟榜样的力量,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,尤为重要。近年来,榜样模范辈出,先进典型不断。从全国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,从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到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,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到最美大学生……他们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,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感佩,他们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。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,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,已经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各方面。 但同时也要看到,在青少年榜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《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研究报告》显示,青少年认为学校的榜样教育主要存在“对榜样的宣传太死板”“榜样千篇一律没有个性”“榜样离太远起不到激励作用”等问题,比例均在两成以上。这也提醒我们,要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,改进榜样教育的方式,让榜样与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产生同频共振,激发榜样教育新的生机和活力。 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观。与榜样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是偶像。榜样是理想中的“我”,是自己通过理性选择的人生典范。我们强调榜样教育,因为榜样永不过时,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。偶像与榜样有相似之处,就是他们的感召力和吸引力。但是,偶像往往是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。如果说榜样的选择是理性的,是经过反复比较后的慎重选择,那么偶像崇拜则往往是非理性的,或是出于某种喜好,或是从众心理使然。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一种客观现象,无法回避,但是需要用正确的榜样观来引领,防止沉迷偶像崇拜。 要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。传统的榜样教育往往过分注重教育,忽视了青少年的感受和兴趣,因而受教育效果打了折扣。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背景下,传播和教育的手段非常丰富,选择的空间非常大。要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,多采用隐性教育。要贴近青少年的实际,贴近青少年的兴趣,将教育性寓于趣味性之中。可以多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,运用新媒体技术生动呈现故事、文字和哲理,使榜样教育活起来。要注重引导青少年在生活中学习榜样。教育必须回归生活实际。在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时,也要注重生活化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,要增加青少年模仿和践行的机会,增强榜样教育的效果。比如,在日常教学活动中,要探索多种举措发现身边的榜样事迹、榜样人物,比如以班级研讨、小组评比的形式选树班级、年级、学校榜样人物。 要形成榜样教育的合力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在榜样教育中这个角色的分量更重,因为家长往往都是孩子的榜样。家长要改变那种一味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的思维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观和成才观。特别是要做到以身作则、言传身教,让自己成为孩子引以为傲的榜样。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,把榜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改进教育教学方式,不断提升教育实效。社会要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,形成全社会尊重和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,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。 需要指出的是,激发榜样教育新的生机和活力涉及的方面很多。不同学年段的青少年,对榜样的认知、选择和接受等存在明显的差异。当前,迫切需要加强对榜样教育的研究,形成适应青少年不同学年段身心发展特点的螺旋式递进的榜样教育。 (作者:李传哲,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)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